「我眼中的泰國華教」與「泰國華文教學狀況」的讀後感想
第一篇是由中國大陸派到泰國任教的一位老師寫的文章,內容比較著重在全日制華文民校
教育(簡稱為「華校」)。不過,作者也沒有給讀者交代清楚他所謂的「華校」是什麼樣的「華校」。我讀了以後一直覺得作者的「華校」跟我所理解的「華校」是不一樣的。作者所說的「華校」好像是一般全日泰國學校,但是給學生提供華語課,每週可能只上一兩個小時華語課。這種學校是「華語熱」之後才生長出來,整個泰國可能超過100所。也有可能是一些把華語融入到泰國學校制度,變成那所學校的特色,像曼谷的培英學校,或南邦公立育華學校(Prachawit)等等。
不過,我所理解的「華校」是指白天是泰國學校,而早上和晚上教華文的學校。這種「華校」大部分集中在北部和南部,如:泰國清萊光復高級中學、清邁祟華新生學校等等。他們使用的教材是臺灣國小的教材,上課的內容就是使用華語來教英文、數學、自然科學等內容。學生讀完了以後就要考試,若考試不及格就不能上高班。所以經常出現,學生在泰國學校已經高中畢業,但他們在華校有些只是國中畢業,當他們進了大學就不再繼續讀「華校」制度了。
為甚麼我覺得作者的「華校」是跟我所理解的「華校」不一樣呢?主要是從作者在「實踐摸索的泰國華教」的那一章節所提出的內容歸納出來。作者講到「開發教學活動」讓華語教師應該給學生開個「華語診所」,跟學生一起克服學習華語的困難,無論是在語音、書寫方面等等。這種情況只能在全日泰國學校看到的,因為這些學生可能在家沒有說中文。但是對那些在泰北或泰南「華校」學習的那些學生,他們在家說中文,去上課老師也講中文,從來沒有把時間來給他們開設「華語診所」,因為不必要。
在這篇文章裡面,作者也提出了一些問題,譬如:缺乏華語老師,缺乏針對泰國學生的華語教材等等。這些問題在「泰國華文教學狀況」一文中也出現。由於後者的內容主要討論到泰國高等華語教育的情況,由此可見,華語教學現存的問題是由下到上(從基礎到高等)整個系統。到目前為止,能夠解決的問題仍只是暫時性,而長處性可能要再等五到十年才會看到結果。
郭小芳
*參觀‘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’ http://www.museum.org.tw/
² 本館開放時間:毎週二至日 09:00~17:00
² 地址: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82號
² 交通:搭乘捷運到「劍潭站」下車->轉乘公車(小18、小19 路公車)到「衛理女中站」,下車約100公尺後到。
² 參觀日期:星期五(12月31號,1月7號其中一天)/ 下午
² 集合地點:捷運劍潭站或學校或?
^o^/ 大家想一想自己方便的參觀日期、時間和集合地點。
第四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究生論壇議程簡表
(一)第一天(2011年1月13日星期四):中原大學
時間
|
主持人
|
發表人
|
論文題目
|
講評
|
08:00-08:30
|
報 到
|
08:30-09:20
|
貴賓介紹:夏誠華主任
開幕典禮
中原大學校長、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理事長 程萬里教授
中央研究院院士 曾志朗教授
北京語言大學校長 崔希亮教授
|
09:20-10:50
|
主持人:黃坤錦院長
賈益民教授專題演講
齊滬揚教授專題演講
曹逢甫教授專題演講
|
10:50-11:10
|
休息時間
|
11:10-12:50
第一組
|
主持人
研究生
(二位)
(主題:
數位技術
與華語教
學)
|
方淑華
臺灣師範大學
|
學習策略vs. 漢字教學--從不同程度、背景學習者的策略使用情形探討有效的漢字教學引導
|
講評人
郭熙
教授
第一屆
主辦單位
暨南大學
|
張恒
新加坡國立大學
|
現代漢語致使動詞對應律初探
|
呂啟萱
政治大學
|
華語中道歉語言行為之誠懇度研究與華語教學設計
|
謝東澄
文藻外語學院
|
行動學習於華語教學上之現況與應用-以smartphone作為學習輔具為例
|
蘇政傑
清華大學
|
差比句研究及其教學運用:語料庫為本的分析
|
12:50-13:50
|
午 餐
|
13:50-15:30
第二組
|
主持人
研究生
(二位)
(主題:
華語分析
與華語教
學)
|
初玉
上海师范大学
|
“一个比一个A”格式考察与意象图示
|
講評人
方麗娜
教授
第一屆
主辦單位
高雄師範
大學
|
程潇
杭州师范大学
|
中高级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的实验研究
|
武钦青
上海师范大学
|
主观标记性构式“谁让”考察
|
王文龙
北京大学
|
汉语教材会话对答结构的表现分析
|
常晓敏
上海师范大学
|
澳籍传教士马守真《英华合璧》研究
|
15:30-15:50
|
休息時間
|
15:50-18:00
|
分組座談(參見捌、玖、壹拾頁)
|
第四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究生論壇議程簡表
(二)第二天(2011年1月14日星期五):中原大學
時間
|
主持人
|
發表人
|
論文題目
|
講評
|
08:00-08:30
|
報 到
|
08:30-10:00
|
主持人:賴明德教授
王萸芳教授專題演講
陳純音教授專題演講:「外籍學生華語特殊結構的第二語言習得:
以把、比、.被為例」
李英哲教授專題演講:「漢語形式賓語和語義賓語及其動賓結構」
|
10:00-10:20
|
休息時間
|
10:20-12:00
第三組
|
主持人
研究生
(二位)
(主題:
對比分析
與華語教
學)
|
危佩珍
高雄師範大學
|
「差不多六點早上我起床」-華語印尼語初步對比分析
|
講評人
任海波
教授
第三屆
主辦單位
上海師範
大學
|
何佳蓉
吳玉燕
中原大學
|
漢印(尼)語序對比與華語教學
|
梅氏清泉
林雪姬
中原大學
|
漢-越存現句對比分析及教學對策
|
吳品嬅
政治大學
|
從介詞結構「在+處所」看外籍學生「母語負轉移」現象
|
黃雅欣
高雄師範大學
|
漢語「才」、「就」及其對應的西班牙語詞匯語法對比初探
|
12:00-13:00
|
午 餐
|
13:00-14:40
第四組
|
主持人
研究生
(二位)
(主題:
詞彙語法
分析與華
語教學)
|
张娟
北京大学
|
也谈“VP的”的转指——从类型学关系化的角度出发
|
講評人
黃麗儀
教授
第四屆
主辦單位
中原大學
|
于萍
北京语言大学
|
“是……的”句的语法化路径
|
尚國文
新加坡國立大學
|
反常規與反預期:連字句的主觀性研究
|
傅路芳
暨南大学
|
对外汉语教材生词汉语释义的比较研究
|
袁梦溪
北京语言大学
|
领主属宾句的形式与意义——基于教学语法的考察
|
14:40-15:00
|
休息時間
|
15:00-17:00
|
分組座談(參見壹拾壹、壹拾貳、壹拾参頁)
|
17:00-17:40
|
綜合報告
主持人:董鵬程秘書長
總結發言人:范開泰教授與各分組代表教授
(各組指派一位講評教授代表參加)
|
17:40-18:20
|
閉幕典禮:程萬里校長
海華文教基金會 任弘董事、北京華文學院 周鋒院長、廣州大學屈哨兵副校長
頒發優秀論文獎
海華文教基金會 孫國華理事長
華僑協會總會 伍世文理事長
荷蘭丹華文化教育中心 李佩燕校長
|
欲報名請洽:華文會
http://www.wcla.org.tw/?q=index
思懿
Comments (0)
You don'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.